登录 | 注册
中华吉氏论坛、团结姓氏兄弟、振我家声、兴我中华!
中华万家姓 >> 中华吉氏论坛 >> 吉氏源流 >> 浏览主题 版主:吉世芳
 
 吉氏族谱   吉氏商贸   吉氏新闻   吉氏源流   吉氏分布   吉氏人物   吉氏音像   吉氏文化  全部分类
  主 题: 晨钟是怎样敲响的——记吉章娃 已阅:5135 / 回复:15(楼主)

吉章娃33年创业辉煌
    吉章娃,生于1950年,大专文化程度,经济师。1976年开始担任陕西韩城市金城办晨钟村党支部书记。现任晨钟村党总支书记、晨钟置业(集团)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全国著名模范“村官”,先后被评为省和全国劳动模,获“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先锋人物”、“陕西省乡镇企业家”、“渭南市优秀共产党员”、“韩城市经济功臣”等荣誉称号。出席北京“村长论坛”会议,形象被雕刻在北京“中华模范村长”墙。
    晨钟村地处陕西韩城,全村共有9个村民小组,680户,2707口人。上世纪七十年代前,晨钟是个出了名的穷村子,群众依靠种地为生,年人均收入不足200元,集体家档不到3万元,村上没有一个企业,村委会在两间破窑里办公。1979年3月,吉章娃带领村民以100斤面粉、20斤清油、100元钱起家,在金城草市街口办起了甜食店,成为第一家村办饮食业。经过两个月的苦心经营,甜食店盈利400元。就是这在今天不值一提的400元,使大家对兴办集体企业充满了希望。三十多年来,村民们在村委带领下,坚持科学、民主,大办集体企业,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初步走上了共同富裕的道路。目前,全村拥有15个村办企业,村民从事的行业遍布一、二、三产业,形成了多元化经济发展的新格局。全村集体资产已达2亿元,企业年产值一亿元以上,年利税一千多万元。农民人均年纯收入实际达到6300元,人均住房面积达到70平方米,全村拥有私人小轿车100多辆。先后荣获“省级文明村”,“省级小康示范村”,“省级综合示范先进村党组织”,“小康村先进党组织”等30多项荣誉称号。2006年被评为“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
    吉章娃担任党支部、党总支书记33年来,同班子成员一起带领群众走过了一条艰苦创业,科学发展的辉煌之路。
    吉章娃,陕西韩城韩城市金城办晨钟村党总支书记、陕西晨钟置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司地址:陕西韩城金城太史大街晨光大厦。电话:0913-5308085。吉晓峰,韩城市康康食品有限公司。晨钟公司之下属。韩城市桢州大街南段。邮715400。主页:http://jxf8888.cn.nowec.com。http://www.hckk.com。T:0913-5299801。13992387801。F:0913-5299801。
(吉世芳2009-4-21)

作者:吉世芳 (2009/4/22 8:47:34)   回复此贴
  回复:吉世芳:晨钟是怎样敲响的? 第 1 楼

我们的晨钟是怎样敲响的?
陕西晨钟置业(集团)董事长  吉章娃

我叫吉章娃,生于1950年,大专文化程度。197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76年担任韩城市金城办晨钟村党支部书记。现任晨钟村党总支书记、晨钟置业(集团)公司董事长、总经理。2005年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多次荣获“陕西省乡镇企业家”,“渭南市优秀共产党员”,“韩城市经济功臣”等称号。
我所在的晨钟村,地处韩城城区,全村共有9个村民小组,680户,2707口人。上世纪七十年代前,晨钟是个出了名的穷村子,群众依靠种地为生,年人均收入不足200元,集体家档不到3万元,村上没有一个企业,村委会在两间破窑里办公。改革开放后,集体兴办企业,村民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初步走上了共同富裕的道路。目前,全村拥有15个村办企业,村民从事的行业遍布一、二、三产业,形成了多元化经济发展的新格局。全村集体资产已达2亿元,企业年产值1.1亿,利税1000多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实际达到6300元,人均住房面积达到70平方米,拥有私人小轿车100多辆。先后荣获“省级文明村”,“省级小康示范村”,“省级综合示范先进村党组织”,“小康村先进党组织”等30多项荣誉称号。2006年被评为“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
我担任党支部书记30多年来,同班子成员一起带领群众走过了一条艰苦创业的发展之路。
从办企业入手,滚动发展,使集体经济不断壮大。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我在学习会议精神中,敏锐地认识到晨钟的发展机遇已经来临。我想,晨钟地处城区,要想发展,光靠种地不行,必须依托区位优势,兴办企业,才能走上富裕的道路。
但是,正值全国农村实行生产责任制,晨钟村和全国农村一样,也面对如何处理集体资产问题。当时村干部和群众意见分歧,有的主张彻底分净,各走各的路;有的主张不分,走集体致富之路。在把这个问题拿到干部会上反复讨论后,大家一致认为,分不分资产,走什么路子,主要看村情,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经济提高群众的生活水平。晨钟村地处城区,随着城市建设,集体经济发展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比分开单干发展肯定要快,为什么非要随大流分光集体资产呢?
这一思路在两委会成员中得到共识。1979年3月,我们以村办林场提供的100斤面粉、20斤清油、100元钱起家,在金城草市街口办起了甜食店,成为全市第一家村办饮食业。经过两个月的苦心经营,甜食店盈利400元。就是这在今天不值一提的400元,使大家对兴办集体企业充满了希望。


作者:218.18.43.* (2009/4/22 8:49:24)   回复此贴
  回复:吉世芳:晨钟是怎样敲响的? 第 2 楼

随后几年,晨钟食堂、晨钟综合商店、晨钟面粉厂、晨钟旅社、无线电修理部、照像馆、机砖厂、涂料厂等村办企业如雨后春笋般一个个发展起来。站在今天的角度看,这些企业的发展,是晨钟集体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它一方面为集体经济积累了原始资本,另一方面培养煅炼了创办企业的人才,为晨钟村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84年,韩城撤县改市,新城区建设全面开始,晨钟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又遇到了一个千载难逢的机遇。村两委会适时决定,成立了晨钟建筑队、晨钟预制厂、晨钟市政工程队、晨钟铝合金厂等企业,开始涉足城市建设新领域。
1985年,晨钟建筑队组建,第一宗活是修筑太史大街工程。当时缺少经验、人才匮乏、资金不足,面临着重重困难。全村领导除一人值班外,一律上工地,办公在现场。大家团结一致,顽强奋战,采取科学的管理办法,高效、优质地完成了太史大街工程,受到了市政府的表彰,省电台也进行了专题报道。当年建筑队盈利3万元,并购置回了部分设备。初战告捷,信心倍增,随后又完成了一个个优良工程。
1987年,建筑队更名为晨钟建筑公司,建设陵北小区五号楼工程。一开始业主只给了基础工程,为了在市场中站稳脚跟,打出品牌,当时的负责人全中心亲自到西安购置建筑设备,并蹲守在工程一线,抓进度,保质量,优质地完成了基础工程,业主很信任地把主体工程交给了建筑公司,这一年公司也正式取得了资质证书。经过二十多年的艰苦奋斗,从最早的晨钟建筑队逐步发展到现在具有三级建筑资质的晨钟建筑有限责任公司,完成各类建筑工程50多处,建筑面积达20多万平方米。截止目前,公司已有五个工程队,两个水电安装队,八个项目部,年产值1000万元以上,先后荣获“非公有制明星企业”、“重合同守信用单位”等荣誉称号。
在建筑公司发展的同时,其它项目企业也在迅速发展。市政工程队先后承接了太史大街、黄河大街、香山路、太史园广场等建设项目;晨钟预制厂以过硬的建筑材料在市场上占据了一席之地;铝合金厂适应市场需要开发了多种铝合金产品,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为集体经济发展创造了财富。
可以说,从1984年到1989年是晨钟企业发展的第二个阶段。这期间,企业积蓄了一定的资金,具备了一定的规模,管理上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培养和煅炼了一批办企业的人才,为再发展打下了基础。
1989年,我们大胆出击,在小渠沟北岸征用谢庄一组土地,建设晨钟焦化厂。1989年6月动工建设,年底投产,是当时村上投资最大的企业,一旦闪失,会对晨钟带来灭顶之灾。为此,负责生产经营的干部及时制定制度,严格内部管理,加强对外销售,保证了企业的正常运营,创造了丰厚的利润。经过不断的发展,目前已形成年产30万吨精煤生产线,年利润30余万元。
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精神,为经济发展拓宽了道路,也使晨钟发展步入快车道。村上紧抓机遇,从体制入手实行改革,根据政、企分设的原则,组建成立了农工商总公司,总管全村村办企业。晨钟农工商总公司的成立,标志着全村经济管理方式的转变。改制后,公司决策层迅速把眼光投向城市服务产业和工业项目,晨钟集体经济多元化发展的新格局开始形成。
1993年至1994年,总公司抓住市上建设招商区的机遇,组织了招商区道路建设大会战,全体干部顶严寒,冒雪雨,大干快上,打通了四条道路,为村集体经济积累了大量资金,也加速了新城建设的步伐。
企业发展有了一定基础后,我们发现城市服务是个薄弱,应该在这方面做文章。金塔宾馆的建设就是晨钟村第三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当时也体现了我们思想观念和认识的转变。1992年的村民代表大会上,就通过了按股份制建设宾馆的决议,但实际上由于干部和村民认识上不统一,使计划实施非常缓慢。从1994年开始,大家的思想有了一定的转变,而且根据经济发展规律来看,经济越发展,第三产业越发达。于是村上适时提出了“稳定第二产业进军第三产业”的发展战略,金塔宾馆建设成为当时的主要任务。建设初期,村上既想建设的好一点,又没有胆量上正规宾馆。后来通过调查研究,在实践中总结学习,转变认识,才下决心按正规宾馆建设。在资金来源方面,实行法人股份制,在建设中,精打细算,最大限度地节约资金,使原计划六、七百万元的工程实际才用了480万元。1995年10月,韩城市第一家农民创办的宾馆在新城区的金塔路建成开业。开业后,3年取得收益130万元,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随后,不断扩大规模,改造更新,先后投资700多万元,建设2号楼、休闲厅等,并对1号楼、餐厅进行改造。目前已拥有标准客房120余套,成为设施齐全、韩城一流的二星级涉外宾馆,是晨钟村规模最大,效益最好的企业。

作者:218.18.43.* (2009/4/22 8:50:29)   回复此贴
  回复:吉世芳:晨钟是怎样敲响的? 第 3 楼

随后几年,晨钟食堂、晨钟综合商店、晨钟面粉厂、晨钟旅社、无线电修理部、照像馆、机砖厂、涂料厂等村办企业如雨后春笋般一个个发展起来。站在今天的角度看,这些企业的发展,是晨钟集体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它一方面为集体经济积累了原始资本,另一方面培养煅炼了创办企业的人才,为晨钟村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84年,韩城撤县改市,新城区建设全面开始,晨钟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又遇到了一个千载难逢的机遇。村两委会适时决定,成立了晨钟建筑队、晨钟预制厂、晨钟市政工程队、晨钟铝合金厂等企业,开始涉足城市建设新领域。
1985年,晨钟建筑队组建,第一宗活是修筑太史大街工程。当时缺少经验、人才匮乏、资金不足,面临着重重困难。全村领导除一人值班外,一律上工地,办公在现场。大家团结一致,顽强奋战,采取科学的管理办法,高效、优质地完成了太史大街工程,受到了市政府的表彰,省电台也进行了专题报道。当年建筑队盈利3万元,并购置回了部分设备。初战告捷,信心倍增,随后又完成了一个个优良工程。
1987年,建筑队更名为晨钟建筑公司,建设陵北小区五号楼工程。一开始业主只给了基础工程,为了在市场中站稳脚跟,打出品牌,当时的负责人全中心亲自到西安购置建筑设备,并蹲守在工程一线,抓进度,保质量,优质地完成了基础工程,业主很信任地把主体工程交给了建筑公司,这一年公司也正式取得了资质证书。经过二十多年的艰苦奋斗,从最早的晨钟建筑队逐步发展到现在具有三级建筑资质的晨钟建筑有限责任公司,完成各类建筑工程50多处,建筑面积达20多万平方米。截止目前,公司已有五个工程队,两个水电安装队,八个项目部,年产值1000万元以上,先后荣获“非公有制明星企业”、“重合同守信用单位”等荣誉称号。
在建筑公司发展的同时,其它项目企业也在迅速发展。市政工程队先后承接了太史大街、黄河大街、香山路、太史园广场等建设项目;晨钟预制厂以过硬的建筑材料在市场上占据了一席之地;铝合金厂适应市场需要开发了多种铝合金产品,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为集体经济发展创造了财富。
可以说,从1984年到1989年是晨钟企业发展的第二个阶段。这期间,企业积蓄了一定的资金,具备了一定的规模,管理上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培养和煅炼了一批办企业的人才,为再发展打下了基础。
1989年,我们大胆出击,在小渠沟北岸征用谢庄一组土地,建设晨钟焦化厂。1989年6月动工建设,年底投产,是当时村上投资最大的企业,一旦闪失,会对晨钟带来灭顶之灾。为此,负责生产经营的干部及时制定制度,严格内部管理,加强对外销售,保证了企业的正常运营,创造了丰厚的利润。经过不断的发展,目前已形成年产30万吨精煤生产线,年利润30余万元。
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精神,为经济发展拓宽了道路,也使晨钟发展步入快车道。村上紧抓机遇,从体制入手实行改革,根据政、企分设的原则,组建成立了农工商总公司,总管全村村办企业。晨钟农工商总公司的成立,标志着全村经济管理方式的转变。改制后,公司决策层迅速把眼光投向城市服务产业和工业项目,晨钟集体经济多元化发展的新格局开始形成。
1993年至1994年,总公司抓住市上建设招商区的机遇,组织了招商区道路建设大会战,全体干部顶严寒,冒雪雨,大干快上,打通了四条道路,为村集体经济积累了大量资金,也加速了新城建设的步伐。
企业发展有了一定基础后,我们发现城市服务是个薄弱,应该在这方面做文章。金塔宾馆的建设就是晨钟村第三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当时也体现了我们思想观念和认识的转变。1992年的村民代表大会上,就通过了按股份制建设宾馆的决议,但实际上由于干部和村民认识上不统一,使计划实施非常缓慢。从1994年开始,大家的思想有了一定的转变,而且根据经济发展规律来看,经济越发展,第三产业越发达。于是村上适时提出了“稳定第二产业进军第三产业”的发展战略,金塔宾馆建设成为当时的主要任务。建设初期,村上既想建设的好一点,又没有胆量上正规宾馆。后来通过调查研究,在实践中总结学习,转变认识,才下决心按正规宾馆建设。在资金来源方面,实行法人股份制,在建设中,精打细算,最大限度地节约资金,使原计划六、七百万元的工程实际才用了480万元。1995年10月,韩城市第一家农民创办的宾馆在新城区的金塔路建成开业。开业后,3年取得收益130万元,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随后,不断扩大规模,改造更新,先后投资700多万元,建设2号楼、休闲厅等,并对1号楼、餐厅进行改造。目前已拥有标准客房120余套,成为设施齐全、韩城一流的二星级涉外宾馆,是晨钟村规模最大,效益最好的企业。

作者:218.18.43.* (2009/4/22 8:51:17)   回复此贴
  回复:吉世芳:晨钟是怎样敲响的? 第 4 楼

社会保障工程的实施,为村民带来了富裕。全村共有560户拥有街面房,占总户数的80%以上。2006年街面房的收益在800万元以上,人均2900元。按现值计算此部分资产已达到1.5亿元以上,丰厚而稳定的收入,解除了村民的后顾之忧,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社会保障工程的实施,为村民提供了就业门路,许多村民利用自己的门面房从事第三产业,有的开商店、有的办饭馆、有的搞加工业等等。
构筑社会保障工程是晨钟的一个重大举措,不仅活跃了市场,促进了发展,而且维护了全村的社会稳定,使失去土地的农民有了最根本的生活保障,为小康村建设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从市场经济的需要出发,适时进行产权制度改革,使企业走上现代企业管理轨道。
前面已经谈到,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村抓住韩城新城建设的历史机遇,充分发挥地理位置优势和集体企业优势,艰苦创业,加强管理,以第三产业为龙头,依托城市,得到较快较好的发展。采用低分配、高积累的办法,实现了企业滚动发展,初步完成了资本积累阶段。截止2001年底,全村有各类企业10个,总资产4400万元,净资产2200万元,年实现产值8000万元。但是,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和形势的发展要求,还存在着一些弊端,主要有:
一是企业产权不清。现有企业的产权是虚拟的,村民在企业中没有明确自己的相应份额,人人都有份,人人与企业都没有直接的利益关系,村民对企业的经营漠不关心。
二是政企不分,职责不明。用行政手段管理企业,使企业缺乏自主权,企业的经营由村领导说了算,而不是股东决定;企业的经营都有吃大锅饭的思想,干好了得奖,干坏了看你领导怎么办,缺乏有效的监督和约束。
三是融资渠道不畅。一方面村办企业封闭运行,融资渠道不通,发展受阻,另一方面村民投资无方向,大量资金存在银行,不能促进企业发展。
四是企业领导没压力。干好了成绩是自己的,干不好看你村上领导怎么办。
五是用人机制不畅。“企业办在家门口,用人要用自己人”的用人观念,严重制约着企业的发展。
这些弊端严重阻碍着企业的发展壮大,必须进行产权制度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增强市场竞争力,以打造晨钟发展航母。
我们经过反复研究,决定在村办企业中进行产权制度改革。产改思想确定后,村上组织党员干部、村民代表、企业负责人兵分三路,赴宝鸡、河南、江苏、山东等地考察学习。村主要领导专题向省乡企局汇报产改设想,得到省乡企局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并作为全省的改革试点来抓。在陕西现代企业咨询公司的协助下,村上于2002年7月成立产改领导小组,酝酿出台了产改实施方案。
企业产改的核心是界定产权,为此村上从清产核资、资产评估入手,成立了有村民代表参加的清产核资小组,逐企业详细登记、核查,形成了一整套资料,向村民进行公布,并逐组召开听证会,广泛征求村民意见。同时,聘请渭南金世华会计事务所对所有企业资产进行审计、评估,委托陕西恒达土地评估所对村办企业占地进行了土地评估。经过艰苦细致的工作,终于摸清了家底,全村村办企业集体总资产4600万元,净资产为1977.77万元。
在摸清家底的基础上,形成了产权界定等总体方案。确定了股份量化、募股配股办法。经过充分讨论,把全村企业净资产一分为三:即村委会占净资产40%;划出30%净资产送给村民,20%由村民一配一购买;企业管理人员和职工占10%进行一配一购买。按照界定人口,每人配送2000元,每人购买1340元,配送1340元,村民共可得到4680元,所有权归持资者个人。企业员工的配股实行捆绑式配股,所配股份不允许转让、买卖,把员工利益同企业利益挂钩,增加了责任心。
产权界定后,由村委会、持股村民和持股职工三个投资主体,依照《公司法》把村上原有企业改制成规范的“晨钟置业有限公司”,使其成为真正的法人主体。该公司共有房地产开发、市政建设、物资采供、结算中心四个分公司;金塔宾馆、建筑公司、焦化公司、新世纪水泥制品四个控股公司;一个全资公司韩城市旅行社和三个参股公司,即饮食市场、兴达铝合金公司、农贸西大厅等。经过各方面酝酿,推选出39名股东。于2003年8月22日召开了第一次股东大会,讨论通过了公司章程,选举产生了7人组成的董事会,3人组成的监事会,并确定了经营班子,开始了全新的运作。

作者:218.18.43.* (2009/4/22 8:52:37)   回复此贴
  回复:吉世芳:晨钟是怎样敲响的? 第 5 楼

村办企业产权改革是一次生产关系的重大调整,涉及每个村民的切身利益,村上从改革、发展和稳定的角度出发,每个方案都几上几下,反复讨论,经过村民代表大会通过,坚定了村民信心,取得了群众支持,形成了上下一心,积极参与,共促产改的可喜局面。
产改使晨钟村面貌焕然一新。产改改出了稳定局面,改出了企业的巨大效益,改出了村民的直接利益,改出了经济大发展。新成立的晨钟置业有限公司发挥集团和资金的优势,以第三产业为龙头,挖掘潜力,加强管理,使企业上档次,增效益,韩城市晨钟置业公司抓住上项目这个发展的牛鼻子,以项目促发展。3年时间新上项目12个,利税增加500万元,比2002年翻了一番多。2003年与西安海舟集团合作,在太史大街用5个 月时间建设了阳光生活购物广场,生意兴隆。2004年按照低成本扩张的思路购买了原市外贸公司,组建康康食品有限公司,生产脱水蔬菜,年实现利税40万元。当年公司瞅准用中鲁果汁厂的废弃果渣加工饲料这一项目,经过82天紧张施工,设备调试,于2004年10月5日投产运营,产品远销山东、河北,收益显著。2005年11月公司参加技校涉案资产竞买,以950万元一举成功购买,2006年元月又先后收购了纺织厂生活区和原市啤酒厂,为晨钟今后发展新项目储备了土地,纺织厂生活区已开始着手进行房地产开发。为了盘活啤酒厂资产,2006年9月,由晨钟置业公司参股的陕西龙泉饮品公司正式成立,以院内有名的龙泉古井生产“龙饮”牌矿泉水。公司已规划将啤酒厂旧址作为晨钟工业园区,不断发展新项目。2006年经过多方考察,又与西安禾丰科技饲料集团联合成立了“韩城禾丰饲料有限公司”,在杨凌农高会上正式签定了协议。
同时,晨钟置业公司发挥地处城区的优势,开发建设了一系列新的项目。在完成西苑小区建设后,又在原监所旧址上开发建设了东苑小区,共建楼房5栋,面积达33000平方米。在太史大街中段建设了晨钟置业公司办公大楼,5层框架结构,电梯、电子门、电子监控、空调等现代化设备齐全,于2005年11月正式迁入新址办公。去年又参与了世纪花园北区建设,共承建3栋楼房16000平方米。公司迁入新址后,金塔路旧址闲置。为了使其发挥效益,今年又动工建设金塔商办楼,现在已正式定名为金马购物中心,于国庆节开始营业。
目前晨钟置业(集团)有限公司所属子公司、分公司已由2002年的10个发展到15个。年总产值上亿元,实现利税1000万元。盘点这一个个新项目,感受着一天天新变化,令人鼓舞,催人奋进。
从制定优惠政策入手,引导鼓励村民发展个体私营经济,使村民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
六七十年代,晨钟村的耕地,主要种植小麦、玉米、棉花等农作物,所有农民都固守在有限的土地上辛苦劳作,一年下来连温饱问题都难以解决。八十年代以后,由于新城建设的需要,晨钟村大部分土地被征用。特别是原来土地在新城的一、二、三、八、九组基本上没有了可耕种的地,现存的耕地主要集中在金城区的四、五、六、七组。面对这一情况,两千多口人怎么生活?成为了摆在村干部前面的一道难题。当时我就想,要化解这一难题,必须要使农民改变观念,在市场经济中寻找自己的生活出路。
1998年,在省委、省政府关于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精神指导下,村上制定了《晨钟村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八项措施》,以各种优惠政策鼓励村民发展私营经济。村上先后投资建设了巍山路汽配修理一条街,香山路、人民路商业街等,为农民发展个体经济创造了条件。
位于巍山路的“巍山加油站”是八组村民张希民2000年投资100万元创办的私营企业,企业严把质量,优质服务,强化管理,受到顾客的青睐和信任,被省消费者协会授予“质量信得过单位”。
最有特色的是四组村民卫庆春夫妇。从1985年开始,他们毫不停歇地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折腾”,先后开过裁缝店、饭馆,跑过运输。刚开始跑三轮车,后换成面包车,面包车又换成出租车,最后经营一辆公交车。同时,还在金城市场开了一家窗帘店,经营的品种多达几百种。如今丈夫经营公交车,她当窗帘超市经理,家里还务育2亩葡萄园,每年都有可观的经济收入,最终成就了自己的一番事业。

作者:218.18.43.* (2009/4/22 8:53:21)   回复此贴
当前总数:15 每页5条 当前1/3页 [1] [2] [3 


目前不允许游客回复,请 登录 注册 发贴.


当前在线:共40人 会员0人。列表: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查看全部(40)位游客 +
本论坛网络实名:中华吉氏论坛  执行时间:5,170.9 毫秒
本论坛内容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与 中华吉氏论坛、中华万家姓网立场无关
Copyright by www.10000xing.cn   中华万家姓   天驷文化
Powered by TSCC fangshuang Desi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