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吉氏鼻祖尹吉甫像赞 (有图片)
文武吉甫,万邦为宪;忠勤廉谨,辅弼周宣。
北伐猃狁,卫国靖边;洛阳驻节,淮汉安然。
中华诗祖,雅颂千篇;弦歌尹吉,瓜瓞绵延。
房陵遗绪,青峰祠殿;兮甲宝盘,传续万年。
兮甲吉甫公,姞姓,兮氏,名甲,字吉甫,房陵人,卒葬房之青峰山(古称召南,今湖北房县)。西周周宣王之辅弼大臣,任职为“尹”,即“太师尹”。吉甫公创作了《崧高》、《烝民》、《六月》等诗篇赠送同僚,后收入《诗经》。吉甫公是目前已知的《诗经》最早的收集者,是诗歌风格赋、比、兴,以及诗以民为本、诗应颂之并讽之,等优良传统的开创和发扬者,故被誉为中华诗祖。其子伯奇取父字为氏,立足冯翊,遂成郡望。
中华吉氏开基祖伯奇像赞
(有图片)
厚德以载,孝悌为怀;虽长却庶,虔诚不懈。
受谗放野,饥寒难奈;楟花为食,荷衣芒鞋。
操琴明志,履霜驱霾;冯翊一曲,孝动天涯。
父字为氏,天性相偕;千古纯情,中华鸿楷。
伯奇公,西周太师尹吉甫公前妻所生,名瑄,字伯奇。因后母屡谗,被放野,遂作《履霜操》抒怀,唐韩愈和北宋黄庭坚俱对《履霜操》赋诗以赞。伯奇被放野后居冯翊,庄敬自强,孝行弥笃,尊甫公之字“吉”为氏,其后裔成为冯翊吉氏。伯奇乃冯翊吉氏开基祖。伯奇公之同父异母弟伯邽(名球)后裔,则以甫公官职“尹”为氏,故尹氏、吉氏,为同父异母之亲兄弟。甫公在《诗经•小雅•都人士》篇中,也咏唱了自家儿孙“谓之尹吉”。
汾晋福门三老祖像赞
丹阳始祖福一公
(有图片)
宋时南渡离汾晋,江左丹阳立吉门;
厚德传家沐凤泽,古风好义浴天恩。
太平桥下清流远,黄堰庄头和日暾;
八百春秋东去水,有诒堂上记家根。
镇江始祖福乾公
(有图片)
行健千尘依水旁,法天通彻悟兴亡;
大江淘尽灰飞灭,浊浪排空势慨慷。
怀古风云登北固,降贤才俊噪云阳;
江南吉氏本汾晋,功在金山济永昌。
苏州始祖福启公
(有图片)
棠棣三分江左春,只缘北国冷侵身;
云阳两处紫荆茂,山寺孤舟残月新。
门泊东吴看逝水,窗含西岭浥轻尘;
江南江北一江断,代有安宜裕后人。
宝应始祖福四公
(有图片)
福公年景逢洪武,兵乱阊门市野荒;
身世浮沉思洛翊,山河破碎忆平阳。
迁途碌碌隋堤柳,羁旅迢迢芦荻霜;
行至白田丰泽处,黄塍沟里筑康庄。
里沟始祖兰生公
(有图片)
一身正气化幽兰,自古男儿岂泪弹?
惟叹中原遭异主,忍栖忠志隐芦滩。
三藩欲卷云龙雨,四海难平飞虎澜。
不与相残不入列,但凭淡泊作衣冠。
吉兰生:字幽侯,约出生于清顺治十二年(1655年)。其时明末清初,江山易主,时局动盪,民不聊生。因清廷入关后利用明朝投降官将,顺势消灭闯王大顺政权和南明政府,于康熙十二年(约1673年)意欲大举南下平定三藩、苏北遭到强征兵役之时,公值牛犊盛景,不满异族入主,愤而放言拒役,指责新朝,遭清廷追捕,遂遁迹宝应曹甸东荡里沟芦苇丛中,此宝应吉氏里沟之昭穆之始。生二子,老大锟公(行以一)居岸上结庐(现南庄),老二铻公(行以二)居舟中,后裔依水而居(现东墩)。子孙后裔埋名六世后至民国初始、第18世时(清末民国时期)子孙名讳(斯字辈)方敢入族归宗,按照宝应吉氏黄塍沟清康熙谱字辈排序。公念祖之国,不入新朝,其志如兰;退而隐遁,幽居芦荡,甘于平淡,不落南山东篱也。赋诗赞曰:
兰之猗猗,扬扬其香;众香拱之,幽幽其芳。
不采而佩,于兰何伤?锟铻天下,德品承当。
三屠十日,何其惶惶;祖之故国,令感迷茫。
陶令明觉,天地泱泱;君子之守,子孙之昌。